吉美金子(吉美饰品)
本文目录一览:
圆明园被抢走了多少珍宝?
如果说起圆明园中的珍宝,那圆明园印肯定是要算作其中了,不过关于它的记载其实并不是很多,只是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光绪十六年(公元1890年)中在他的《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》中记载:有圆明园玉印二方。
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《女史箴图卷》,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,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;一匹3尺长、2尺高的白玉马,这匹玉马曾被和从圆明园中窃取,和被抄家后,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,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。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,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。
乾隆玉玺。一枚来自中国的乾隆玉玺在法国的艾德拍卖行以110万欧元的价格成交,在当时引起轰动。据悉,此件宝物是二战时期,英法联军抢夺圆明园的另一宝物。康熙玉如意。玉制如意,取如意之名,表示吉祥如意,幸福来临,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。如今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。银铸兽面门环。
年,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时,将这四十幅画掠夺走。现藏于法国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。自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以来,不仅堪称“东方文化艺术宝库”的中华园林付之一炬,大批的珍品文物也随之被英法联军掳走,(也包括这40 套80幅乾隆年间绘成的圆明园全景图),并一直不肯归还中国。
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,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,下至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。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:有一天,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,一个大肆掠夺,另一个纵火焚烧。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(法国),一个叫英格兰(英国)。
《骏骨图》右上角钤有“淳化轩图书珍秘宝”印和“淳化轩”朱文长方印,说明此画原藏于圆明园淳化轩内。咸丰十年(1860年)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,此画被人从圆明园掠出,后辗转到了日本,被阿部房次郎(1868—1937)家族收藏。
圆明园当年被掠夺走的珍贵文物有什么?
1、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,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。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,火烧圆明园,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。
2、圆明园毁灭前藏有众多珍贵文物,其中包括以下宝物: 十二生肖铜像:这些铜像原位于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,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。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时,它们被掠夺并流失海外。 圆明园印:圆明园的印章,作为皇权的象征,也是园中重要的文物之一。
3、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,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。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,火烧圆明园,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。景泰蓝麒麟 景泰蓝麒麟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,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。
4、猴首铜像 十二生肖之申猴,属国宝级文物,原摆放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铜像之一。因八国联军入侵流落海外,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,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。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。1860年“火烧圆明园”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,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,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。
圆明园的文物中青铜礼器,名人书画,和奇珍异宝的资料。
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,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。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,火烧圆明园,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。
十二生肖兽首: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,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,也是原圆明园喷水池中“水力钟”的喷头。该“水力钟”的全称为“十二生肖报时喷泉”。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“八”字形,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。
圆明园内的奇珍异宝有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、六角套瓶、女史箴图、四十景图、康熙玉如意等。具体介绍如下: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,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。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,火烧圆明园,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。
十二生肖铜像 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(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),带一顶战盔;鎏金和釉的铜宝塔;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;许多戒指、项圈、酒杯、漆器、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。
秦国时的金饰是金子做的吗
从春秋战国时期,秦国的金银器主要是金制品,银制品极为罕见。无论是黄金制品的数量还是从造型、工艺水平上看,秦国的金制品在诸侯国中都表现得最突出。
宋元金银器以器型设计构思巧妙、富有灵活性与创造性的多种加工技法为特征,如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的鸡心形、蝌蚪形金饰龙凤、团龙、如意金簪和金丝栉背,江苏吴县出土的元代金鸡心形饰物及金带饰等,都以其小巧玲珑的形制显示出造型工艺技巧的高超。同一种金银器皿的造型还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形制。
年7月20日,甘肃省兰州市《秦韵——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》上展出的32件秦国金饰片。本文图片东方IC图 7月20日,曾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32片春秋时期秦人金饰片,在甘肃省博物馆完成了交接。同时,“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”拉开序幕,展览将持续到10月31日。
既为饰片,这些金饰片本是做装饰之用,金饰片边缘成对的小孔洞证明了这一点。
金银器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,制作技术更加娴熟,器形、图案也不断创新。较为常见的金银器仍为饰品。 在这个时期的墓葬中,常可以看到民族间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迹象。
圆明园历史资料
1、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,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1744年雍正即位后,拓展原赐园,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,御以“避喧听政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。
2、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(康熙四十六年),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,康熙为之题匾“圆眀园”,“圆眀”为雍正法号。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,拓展原赐园,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、六部、军机处诸多值房,欲以夏季在此“避喧听政”。
3、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。康熙四十八年,康熙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,并亲题园额“圆明园”。雍正三年,雍正帝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,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。
4、圆明园的创建始于1709年,即康熙四十八年,当时康熙帝将北京西北郊的一片园林赐予其第四子胤禛,并亲赐园名“圆明园”。 雍正三年(1725年),雍正帝在圆明园南面增建了宫殿衙署,此时的圆明园占地面积约为150余景,建筑面积达到了16万平方米。
5、圆明园的资料和历史背景: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,位于北京西北郊,是一座历经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大型皇家园林。以其宏大的规模、精巧的设计、丰富的文化收藏和独特的历史地位闻名于世。园内融合了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宫殿建筑特色,被誉为“万园之园”。
6、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,康熙帝(即清圣祖玄烨)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,并亲题园额“圆明园”。雍正三年(1725年),雍正帝(即清世宗胤禛)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,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-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